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最近,成都刮起了一阵“剩菜盲盒”风。所谓“剩菜”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残羹冷炙,它其实是我们常说的“临期食品”。烘焙店、餐饮店、超市等将临期的食物打包,以低于原价的“盲盒”形式售卖。之所以“火爆”,不仅是因为这种新形式带给消费者的新奇感,还因为其物超所值,能为消费者省钱。
记者在多个平台上搜索“剩菜盲盒”发现,各种相关的晒图和帖子下面不乏网友的留言,相互分享战果和经验。但也出现了一些声音,“口味不佳、以次充好。”“里面的东西会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?”“如果没能及时取货,食品会过了保质期的。”
面对这种新兴的盲盒形式,如何进行监管和规范?实际上,在2021年,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就发布了《关于电商“盲盒”合规经营及理性消费的告知书》(以下简称《告知书》),《告知书》明确,网络交易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安全责任,保证盲盒产品来源合法、链条完整,杜绝“三无”产品和仿冒品,积极履行退货、更换、修理等经营者义务。
连日来,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突击检查了我市多个线下消费市场,经查,盲盒销售情况整体良好,暂未发现以次充好、食品超保质期的情况。执法人员鼓励食品经营者强化管理手段,充分预估产品数量,减少食品盈余,避免食品浪费;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,做好临期食品管理,确保所销售临期食品质量和安全,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、“以次充好”、腐败变质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。
同时,加强了对临期食品盲盒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,引导网络平台健全并落实对食品经营者入网审查、消费售后服务等管理制度,督促入网食品经营者公示经营资质、食品信息、消费提示等。
新闻链接
据记者调查,目前多个主流APP平台都有类似的产品,种类涵盖蔬菜水果、盒饭、饮品、面包、零食等,其中不少商家会明确注明“临期商品,介意勿拍”“老板做啥就吃啥”等提示。这些“盲盒”大都是限量销售,而且有时有货,有时没有。相对于普通产品,“剩菜盲盒”无论价格还是分量都很划算,其中很多都是五折起,低的也有三折左右,相当于买一赠一、买一赠二。
相对于划算的价格,如何确保“舌尖上的安全”才是“剩菜盲盒”最该关注的问题。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:假如真的买到了超过保质期食品,或遇到其他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,欢迎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,市场监管部门一定会依法严查,为消费者营造放心、舒心的消费环境。(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静宇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